吳偉良牧師
憑「信」而生活
「信心」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很自然、很普遍實踐應用的一環。每天離家乘搭電梯時,我們相信它會平安地將我們送往地面。上學上班乘車時,相信司機會安全地送我們到目的地。上餐館用膳時,也相信侍應會送上衛生又飽腹的食物。但很多時候,當人生在某些抉擇時,卻會考驗我們信心的大小!
香港正面對不再一樣的社會氣氛,自爆發第五波新冠肺炎後,不論確診數字和死亡數字都屢創新高,再加上政府收緊社交距離措施,令市面上漸變得冷清。更甚在三月初,市面出現搶購潮,食物、日用品及藥物都被一掃而空。疫情下人心惶惶,人情緒爆煲,長期抗疫卻出現了「抗疫疲勞」。據報章報道,有6百幾萬港人可能出現焦慮或抑鬱病徵,而當中三分之一的人或患上較嚴重的「創傷後壓力症」。在疫情嚴峻下的香港人,失焦的日子,我們如何面對人脆弱的心靈和不解與恐懼的環境呢?我們對神有「信心」嗎?我們如何憑信仰面對精神的超負、身心疲憊與不安呢?
聖經馬可福音九章14-29節講述,耶穌與患癲癇病孩子父親的對話,讓我體會到,耶穌介入幫助我們,不一定是只因我們對祂有信心。正如這父親向耶穌說:「我信!但我信不足,求主幫助!」(v.24)可以譯為「我要信,求主幫助我的不信」。這位父親不單將孩子的問題帶到耶穌那裡,連他自己對耶穌沒有信心的問題也一併帶到主的面前(v.25),耶穌就二話不說施行醫治拯救他們父子。這事讓我體會到「信心」不是因事情的大小,而是能將種種困難,真誠帶到正確的對象(主耶穌)面前。況且天父已經將祂的應許全都放在聖經裡,我們只要憑信就能得主的幫助,是乎我們是否對準對象呢!
因為主耶穌是:「一直注視著耶穌,他是得勝者,開啟我們的信心,也成全我們的信心。因為喜樂在前面等著他,他就輕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。現在他坐在上帝的寶座旁邊那尊貴的座位上。想一想他如何忍受罪人種種的敵視,你們就不會疲倦灰心了。」希伯來書十二章2-3節《新普及譯本》
讓我們記得世上任何環境都不能攔阻神話語的應驗,所以讓我們堅信祂的話沒有改變的可能,雖然世界一直在改變。神卻要我們單信祂的話,不用別的實證或憑據,然而祂必照著我們的信給我們成全。-安德生(Sir R. Anderson)
0 Comments